這是一個最好的讀報時代,也是一個最壞的讀報時代。報紙是個人與這個世界聯繫的最重要方式之一,進入新世紀,新技術的發展讓閱讀內容和方式大大擴展,報紙已經不是唯一獲得信息的來源。新技術在給報紙帶來衝擊的同時,也讓人們的閱讀變得碎片化,閱讀方式的改變讓很多人不願意讀書讀報。如今,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在讀報,我們如何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保持閱讀精神?
  英國 傳統讓人們熱愛讀報
  英國是近現代報紙的發源地之一,許多著名報紙都產生在這個國家,一百多年來積攢的閱讀習慣讓英國人在數字時代也不忘讀報。
  英國是現代報紙發源地之一,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報紙都產生在這個國家,一百多年來積攢的閱讀習慣讓英國人在數字時代也不忘讀報。
  儘管英國報業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面臨著艱難的形勢,但長久以來形成的讀報氛圍卻仍不減當年。數據顯示,15歲以上英國人中,59%男性和50%以上女性每天都要看報。英國有6000多萬人,日報日發行量近2000萬份,是報紙人均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。
  英國幾乎每家都訂報紙,很多家庭還不止訂一份。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到門外取報紙,上下班途中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時也必看報。
  除了訂閱,英國報紙的零售量也很大。街頭報攤並不多,報紙大都是通過超市、書店以及24小時的小雜貨鋪售賣。
  曾在倫敦留學的陳女士對倫敦人愛讀報印象深刻。“學校里讀報的氛圍也很濃,經常可以在餐廳里看到大家讀報紙,也經常看到拿著報紙去上課、參加討論的同學。”
  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地鐵里,幾乎人人一張報紙,專心讀報。倫敦地鐵是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,英國報業充分挖掘人們上班途中這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,目前有兩份免費在地鐵里發放的報紙《地鐵報》和《倫敦標準晚報》。
  長久以來,英國報紙形成了固定的讀者群,以至於有人說,如果做社會調查時不方便問收入和立場,直接問他喜歡讀什麼報紙就可以了。
  英國電視劇中曾經這樣調侃英國報紙:《每日鏡報》的讀者自以為他們在管理這個國家;《衛報》的讀者認為他們應該管理這個國家;《泰晤士報》的讀者是的確在管理這個國家;《每日郵報》的讀者是國家管理者的老婆;《金融時報》的讀者“擁有”這個國家;《每日電訊報》的讀者是曾經管理過國家的人;而《太陽報》的讀者根本不在乎誰管理國家,只要“三版女郎的胸部夠豐滿就行!”雖然是戲謔之詞,也可看出各家報紙獨特的讀者群體。
  美國 年輕人愛讀電子報
  報業所面臨的困境並非美國人不願意讀報。調查顯示,51%的人稱他們非常喜歡讀報,但是讀報方式發生了改變,從紙質報紙轉移到了數字平臺上。
  “我的父輩有讀報習慣,但我通常瀏覽在線新聞。只有看到手邊有報紙,比如酒店提供的報紙,我才會讀一讀。”在通用公司工作的美國年輕人凱文·沃格林向新京報記者表示,儘管他在學生時代也是校園報紙的主辦者,但畢業後的他卻很少閱讀紙質報紙了。
  “我身邊的朋友,更多的是從網絡或者社交媒體,而非紙質報紙上去獲取信息。”凱文代表了數字時代一部分美國讀者的閱讀模式。
  在新媒體的衝擊下,美國報紙的日子愈發艱難。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對全美讀報習慣做了調查,調查顯示,過去十年內,美國閱讀紙質報紙的人群比例已經下降了18個百分點。2012年,經常讀報的人群比例是38%,在2004年,這一比例是54%。
  美國報業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發行量下降,廣告額下降,員工數下降,是很多報紙面臨的困境。報紙不斷易主,著名大報《華盛頓郵報》也被做網站的收購了。
  加州大報《舊金山紀事報》幾乎不能維持經營,赫斯特公司發表聲明說,《舊金山紀事報》的財務狀況迫使該報大幅削減運營成本。如果赫斯特公司決定關閉該報,舊金山將成為美國最大的沒有主要英文日報的城市。
  對此,《環球郵報》評論稱,“如果新聞業在美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走向衰落,這是一種不祥之兆。一個多世紀以來,報紙一直被作為一種公民良知,通過制約腐敗、培育責任或僅僅是讓公眾知情,在促進民主理想方面起著重要作用。”
  報業所面臨的困境並非美國人不願意讀報。皮尤中心的調查顯示,美國人仍然和往常一樣,“享受”讀報。51%的人稱他們非常喜歡讀報,但是讀報方式發生了改變,從紙質報紙轉移到了數字平臺上。以《紐約時報》為例,55%讀者主要從電腦或者移動終端上讀報。而在《今天美國》和《華爾街日報》這兩份報紙身上,這一比例分別是48%和44%。
  前景 老牌報紙向數字化轉型
  據美國新聞業年度報告顯示,從2007年起,報業第一次有了樂觀的理由。數字付費計劃正被美國1380家日報中的450家接受。
  對於報紙地位的變化,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給出這樣形象的比喻,他說,“鐵匠悲嘆自己沒有辦法在鐵路時代賣馬蹄,但是並不會使他們的馬蹄更受歡迎。那些學習變成機械師的鐵匠才會保住自己的飯碗。”
  事實上,面對報業轉型的浪潮,很多媒體已開始新的嘗試。在英國,既有免費的地鐵報,也有收費的《泰晤士報》網絡版。而《衛報》已走在關掉印刷機的路上,在“數字化優先”的戰略下,《衛報》高管說,數字版的可持續性商業模式將成為《衛報》的使命。另一老牌報紙《金融時報》也宣佈明年將更多人力物力投入到數字媒體上。
  對於美國報紙來說,《紐約時報》是付費模式的成功代表,此外,新媒體的衝擊也催生了《赫芬頓郵報》這樣完全的“互聯網報紙”。
  轉型的成功讓傳統報業不再一味悲觀,據美國新聞業年度報告顯示,從2007年起,報業第一次有了樂觀的理由。“公司開始嘗試新收入來源和重大變革。數字付費計劃正在被美國1380家日報中的450家接受……報業度過了最嚴重的衰退期,形勢大大好轉。汽車廣告回來了,房地產和招聘廣告也逐步複蘇。”
  胡泳認為,報紙是為其他媒體設定議程的媒體,因此有存在下去的理由,“報紙不僅是信息提供者,如果極端些,甚至可以說,如果漏掉重要報紙的一篇文章,就相當於失去以另一個角度看待世界、與世界發生聯繫的方式。”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高美  (原標題:他們讀報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zzrnbbb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